湖北省武汉市三门湖养殖尾水治理项目
亮点:
鲁湖三门湖尾水项目建成后,养殖尾水可直接循环利用于水产养殖,减少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量,即使在不可抗力因素下外排,也能达到淡水渔业一级排放标准。
1、项目概况
鲁湖养殖场于1962年建场,位于武汉市南郊,是江夏区最早的国营渔场之一,目前隶属于武汉市梁子湖水产集团,养殖场面积共有40500亩,其中湖泊36000亩、精养渔池4500亩,此外,三门湖区域另有约3200亩精养鱼池隶属于金口街、郑店街和区水务局。三门湖与鲁湖之间由三门湖大坝隔开,渔场内养殖尾水直接排入鲁湖。
项目概况图示
治理难点:
(1)经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项目区域内投肥、投料是造成项目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和总磷等。
(2)项目区原本已建设完善的排灌体系经多年运行沟港淤积,排灌不畅,对养殖效益和水生环境均造成负面影响。
(3)由于传统养殖模式及地理位置原因,三门湖区养殖尾水直接排入鲁湖,严重影响鲁湖水质。
2、解决方案
(1)调整养殖结构
调整现有养鱼面积2000亩为养蟹养虾面积,并在养蟹养虾塘内种植沉水植物。从管理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禁止养殖需要大量投肥、投料的鱼类,从根本上减少养殖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配合水生植物种植,吸收水产养殖富营养物质,降解有毒有害物质,降低水体中多余氮、磷、硫化物的浓度,提高水体的溶氧量,起到改善和提升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作用。
精养鱼池种植沉水植物
(2)生态湿地及沟港建设
①新建560亩人工湿地,种植挺水及沉水植物,投加微生物菌剂,营造以沉水植物及微生物为核心的“水下微生态森林系统”和以挺水植物为核心的“水上景观系统”。冬季时,将池塘养殖尾水排入生态湿地及港渠,蓄水的同时净化养殖尾水。
净化机理:调控养殖污水沿一定方向流经湿地,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生物双重协同作用,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
湿地部分植物图示
湿地建设前
湿地建设后实景图
②集中对6条沟港(总长6920米,面积约 亩)进行清淤除杂治理,并在沟港内种植沉水植物,养殖尾水经沟港排放进生态池内,起到一定净化作用。并新建9个调节闸及1个泵站,用于连通相关沟港及湿地,控制沟港及湿地水。
沟港分布图
中心港治理前
中心港治理后
(3)循环流水养殖设施建设
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槽体分为三大部分:推水设备功能区、圆形循环功能区、集污区。旨在实现精 养鱼池“零排放”,实现渔业养殖生产与环境和谐共存可持。
生态浮岛利用水生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吸收、摄食、消化、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功能,实现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治理。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BF水下生态床采用多孔容器内部填充BF纳米载体填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等特点,人工投加有益微生物后,能快速吸附到生物膜载体上,形成一个可自我维持的微生态系统,能高效净化水质。
微生态修复利用高效产品“微生物+酶”为核心的生物菌剂来转化、吸收、清除或降解环境中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生态效应的恢复措施。
推流曝气机安装推流曝气机以射流方式负压吸气,使空气中的氧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溶进水体,使水气充分接触,增加水体中溶氧。曝气后的水体被螺旋桨推走,使补充来的乏氧水持续增氧,并促进池内的水体混合均匀。
流水槽建设前后对比图
3、治理效果
本项目通过将种、养、净化有机结合,三合一体,利用水生态修复、微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生物操纵等技术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调整,对原有池塘环境进行改造,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人工湿地建成后
生态塘建成后
表1 治理前水质情况
检测项目 |
总氮(mg/l) |
总磷(mg/l) |
COD(mg/l) |
硫化物(mg/l) |
中心港 |
6 |
1.73 |
40 |
1.2 |
生态塘 |
8 |
1.66 |
45 |
1 |
表2 治理后水质情况
检测项目 |
总氮(mg/l) |
总磷(mg/l) |
COD(mg/l) |
硫化物(mg/l) |
中心港 |
1.5 |
0.09 |
10 |
0.05 |
生态塘 |
1 |
0.10 |
9 |
0.1 |
4、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旨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通过养殖结构品种的调整、水生植物的种植、生态池的物理处理等方式,减少项目区域内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养殖区域水体环境的改善和水质的提升,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渔业和观光旅游渔业有机结合一起。具体效益表现在:
生态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逐步恢复水产养殖区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衍、栖息场所,从而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生态净化区,可以大量消减污染物,有效地改善排放水质,减少对水环境的危害,保护鲁湖水质源地安全。
经济效益:改造优化后的三门湖养殖排放体系对池塘养殖水质控制有极大帮助,从而助力养殖户在同样的养殖面积下提高养殖规模进而增加养殖收入。
社会效益:本工程通过一系列综合整治,达到保护湖泊面积不减少、净化水体、改善周边环境的目的,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平台,这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防洪排涝效益:本项目让鲁湖三门湖区域内水系通畅,既保障了国营鲁湖渔场渔业生产,又起到了显著的防洪排涝作用。